国庆黄金周期间,北京举办的WTT中国大满贯赛事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首钢园八极场,成为城市里一道独特的消费与文化景观。

来自陕西的赵先生特别带着孩子来到北京,参加这一世界级乒乓球赛事。他表示:“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喜欢孙颖莎和王楚钦,我们专门安排了观赛行程。”赵先生一家四口购买了1388元每张的中档门票,在观看混双决赛之前,还在首钢园区享用了一顿晚餐,消费了零食、饮品共计600余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们为孩子们购买的二位选手的同款队服,也成为此次旅行的珍贵纪念品。
本届WTT中国大满贯赛事不仅收获了高人气,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赛事直接收入高达1.54亿元,门票销售额达到8800万元,同比增长54.3%,创下了赛事新纪录。赛场内选手激烈比拼的魅力吸引了八方球迷,而赛场外,这场体育盛会也催生了新的文旅消费热潮,带动了区域经济的显著增长。
数据显示,在国庆黄金周前五天内,仅石景山区的文商旅体消费总额即达3.2亿元。凭借精彩赛事带来的流量,体育产业成功打通“赛事+商圈+文旅”的生态链,将体育观赛人群转化为旅游与商业消费的重要增量。
2025年WTT中国大满贯的赛后统计中,数据显示赛事日均吸引12.4万人次前往首钢园,较之去年足足翻了一番,累计消费总额增长近五成。比赛现场热情高涨,而场馆外的消费场景同样热闹非凡,游客不仅在园内餐饮购物,还将法海寺、永定河集等新兴景点一一打卡。
从赛事周边火爆的消费场所中也可见一斑。在首钢园附近,例如牧公子冰煮羊等餐企,国庆期间接待量大幅增加,餐厅负责人表示,新顾客显然多为观赛人群,这一涌入为门店带来显著的业绩提升。
一张门票不仅能进入赛场,还激活了多重消费场景。赛事期间,WTT票根集成了商圈折扣、交通免费以及景区福利,覆盖京津冀地区800余家商户,实现了赛事与文旅的多维结合。持票观众不仅可以体验园区内设的乒乓主题活动,更能在附近商圈享受消费优惠,形成“观赛+游览+消费”的独特闭环。譬如,大满贯公园成为人气爆棚的赛事“第二现场”,活动内容丰富,包括球员见面会以及乒乓主题的互动游戏区等,累计客流量达到10万人次。
北京市两大顶级赛事的火热背后,是“赛事经济”所释放的巨大发展潜力。不仅门票销售创下新高,还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旅吸引力,带动了住宿、餐饮等多个行业的增长。据统计,国庆期间,中网赛事同样吸引了超18万京外游客,赛事所在区域的商业活力显著增强。
这一整体趋势与消费新动向紧密相连。体育赛事具有强大的社交属性和情感共鸣,而跨城观赛又满足了当代人对高质量体验的需求。从袁帅对消费逻辑的分析来看,赛事串联了多种消费场景,由此提升了观赛体验,并为商家创造更多盈利机会。
不久前发布的《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强调了体育消费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近1.5万亿元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.15%,近年来体育类活动的复苏与拓展极大拉动了市场消费。

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的消费模式成为一种潮流。这不仅是体育赛事火爆出圈的例证,更是城市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体现。在政策和消费需求的双重支持下,“体育+”多元融合模式逐渐走向成熟,既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也推动了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